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寻找“最美信访干部”系列报道之三】坚守平凡做信访 奉献青春写华章

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1-03-08 10:28
缩小 放大 打印

【编者按】按照国家信访局关于开展第二届寻找“最美信访干部”活动的要求,天津在全市信访系统进行了广泛发动和深入寻找。为弘扬时代新风、讲好信访故事、激发广大信访干部工作热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津信访新媒体平台特开设【寻找“最美信访干部”专栏】,持续宣传一批扎根信访事业、担当“为民解难、为党分忧”职责使命的先进典型事迹。



“假如我是一滴水,我愿滋润每一寸土地;假如我是一盏灯,我愿照亮每一片黑暗;假如我是一颗螺丝钉,我愿坚定地守好自己的岗位。”这是天津市宝坻区信访办办信科科长殷秀芳悄悄埋在自己心底的箴言,她用这段箴言激励自己坚守信访岗位17年,默默地在平凡中书写着自己的青春华章。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她勤恳务实、脚踏实地地走过了信访工作的17个寒暑春秋,从一名待人亲切、笑声爽朗的花季少女变成了成熟稳重、锐意进取的业务骨干,她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信访工作,她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诠释了“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工作理念。多年来她接待处理信访事项12000余件,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00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她先后荣获区级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市级新长征突击手,市级“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信访系统优秀办信员,区级“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01为民解难——做信访群众的“贴心人”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家儿女,她深知信访群众的心理,若非无奈,谁也不愿踏进信访办的门槛来求助、来“告状”。她在工作中始终告诫自己,要像对待亲人一样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做群众的贴心人。2015年,一位躺在病床上右手手掌被轧断截肢的年轻妇女被人“扔”到了候访室,身边跟着一个穿着破烂、手足无措的小男孩。她见此情景赶紧走到娘俩身边了解情况,这个年轻妇女哭着告诉她,她多年前从广西远嫁到此,但是她的丈夫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留下她和孩子孤苦无依,前些天又遭遇了车祸,肇事方因车辆有保险,不肯垫付医药费,医院因她交不起医药费停止了治疗,如今她的断掌已化脓,她们连吃饭的钱都没有,走投无路才找到信访部门。听了信访人的叙述,面对着她化脓溃烂的断掌,她心里无比难受,立即掏钱为娘俩买来了食物和水,还把自己孩子的衣服拿来给小男孩换上。紧接着,她主动请缨进行协调,多次找来相关部门召开会议,最终医院同意先行垫付和减免部分医药费,继续为信访人进行治疗。之后,她先后两次与肇事方见面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肇事方被她的精神所感动,对她说:“就冲你这份善良和苦口婆心的劝说,我同意先行垫付医药费。”就这样,信访人得到了及时救治,小男孩也露出了天真的笑容。多年来,她们一直保持着联系,以姐妹相称,她经常鼓励她树立生活的信心,帮助她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如今,信访人学会了左手做凉皮,有了生活来源,脸上也洋溢起了幸福的笑容。每每姐儿俩在一起谈天说地,亲热得像一家人。

工作中,她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不忘初心使命,将号称“天下第一难的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群众满意度直线攀升。然而生活中她却有着对家人的愧疚,她常说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不是一个好女儿。因为忙于工作,孩子长期由公婆帮忙照顾,有一次进京出差一去就是二十几天,回到家年幼的孩子躲到爸爸身后,说什么也不肯让她抱抱,不肯叫一声“妈妈”,她的泪水奔涌而出。年迈的父亲身患癌症,八次化疗反应严重,她没有一次陪在身边,她把愧疚和惦念深深埋在心底。有人问她:“你一位女同志,做这劳神费力的工作,不烦吗?”她总是平静地说:“烦啥!我觉得用自己的付出真正为老百姓干点实事儿,解决点儿困难,值得!”

02担当作为——做化解矛盾的“润滑剂”

她深爱着信访工作,以“忧民、为民、利民”的热情、“坚韧、较真、不懈”的干劲,以对信访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和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投入到信访工作中。她始终践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原则,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2014年,一位83岁老人写信反映退休时行政级别降为二十三级,认为工资待遇没有落实到位。读着这封简短的来信,她的心情十分复杂,老人反映的问题关系到老人的切身利益,绝不可以等闲视之。她立即交办到责任部门,几天后,责任部门回复她,老人已经找了很多年,也多次进行了解释,但就是不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她进行了细致地研究,并做了大胆假设,会不会因为历史久远,真的有什么问题。于是她提出建议,对老人的工资再次进行核实,给老人一个满意的答复。之后,她便多次与责任部门查阅档案资料,并放弃节假日走访有关人员。为掌握政策,她又几次去档案局调阅历史材料,回到家里夜深人静时认真分析研究。经过反复查阅档案,对照文件,最终确定老人退休时的行政级别没有发生错误。但因工作人员疏忽,调资时老人的退休补贴被按科员标准执行,形成工资差额3万余元,老人的退休费也应由原来的3052.8元调整为3602.8元。问题理清后,她及时向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并与责任部门一起,带着水果,亲自到老人家中见面沟通,将少发的工资全数送到了老人手中。接过补发的工资,老人热泪盈眶,握着她的手,不停地赞赏她们的工作,对她表示感谢,并对党组织的深切关怀表示感谢。

“奉献不问西东,担当不负使命”,信访工作每天面对的大多是弱势群体和有怨气的群众,她自愿甘当人民的 “出气筒”,做化解矛盾的“润滑剂”,群众有什么不满,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感同身受。接待过程中,群众向她诉说抱怨,激动的情绪向她发泄,听到脏话狠话、被信访群众围攻谩骂更是家常便饭。每当这个时候,她总是心平气和地倾听,耐心细致地疏导解释,尽心尽力地协调处理,确保群众满意而归。

03甘于平凡——做无私奉献的“螺丝钉”

有人用尽毕生精力追求惊心动魄的人生,有人却甘于在平凡中奉献。对她来说,从走上信访工作岗位的那天起,平凡和奉献就是主旋律。因为她坚信平凡的人生同样蕴含着美丽的真谛。2016年以来,群众通过写信、网上投诉、网上留言等多种形式表达诉求的信件不断增加,她的工作量成倍上涨。加之当时信访办处于人少任务重的艰难形势,她一人勇挑办信和督查两个科室,承担起群众来信、投诉办理、网民留言和重点信访事项的督查督办等工作。期间,她因超负荷运转导致心率过速晕倒在地,被同事们紧急送往医院,一年内先后三次接受心脏手术治疗。手术后没多久,她又克服重重困难,拖着异常虚弱的身体,重返工作岗位,与同事们并肩战斗。看着她毫无血色的面容,听着她微弱丝竹的声音,领导和同志们都劝他,再歇一段时间吧。可她愣是咬紧了牙关,坚持工作,吃苦耐劳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同事和人民群众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正像她自己说的:“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得像那颗螺丝钉,拧紧扣,发挥应有的作用,全心全意为信访群众服务。”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工作中她抓住大事难事不放,越有困难有阻力她越敢于较真,主动担当作为,甘当信访战线的一颗“螺丝钉”,以饱满的激情和忘我的工作态度,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奉献。

2020年底,多位农民工投诉反映劳务公司拖欠他们在一建筑工地打工工资问题,因疫情的关系,他们不能到现场反映问题,但是他们又担心网上投诉解决不了。接到信访件后,她主动与农民工进行电话联系,感受到了那些农民工无助的心情。她在电话中说:“我非常理解你们的遭遇,辛辛苦苦在外面干了一年,眼看要过年了,工资还没有拿到手,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等着钱用呀,不过,请大家放心,网上投诉同样解决问题,也请大家相信政府,一定想办法帮助你们,保证让大家过个踏实年。”撂下电话后,她立即交办并亲自跑到责任单位协调跟进办理进度,最终在腊月二十七,通过微信转账,该批农民工如数拿到了盼望已久的工资。前几天,该位农民工还代表工友特意打电话来表示感谢,邀请她及工作人员去他的家乡做客。她的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的甜!多年来,经她协调解决的拖欠工资问题达1000余件,为农民工追讨工资600余万元,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但也因多次长时间在凛冽的寒风中接待农民工,她本就柔弱的肠胃患上了疾病,哪怕在炎热的夏季,只要喝上一口凉水,她的胃就会疼到痉挛。但她从未因此而停止工作的脚步。

信访工作任重道远,她始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甘于平凡的境界、敬业担当的精神,在信访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着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壮美华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