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信访干部”系列报道之四】一线窗口的温暖坚守者——佟喜良
.png)



从2015年调入区信访办后,他就把初心和使命牢牢钉在了来访接待、案件处理、应急处置上,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信访接待窗口一干就是六年。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但他以真诚的态度、专业的精神、优质的服务,温暖着每一位信访群众。他就是天津市和平区信访办办案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佟喜良。六年来,他累计接待来访群众1.3万余人次,处理信访事项1.5万多件,化解信访积案70余件,推动和平区信访工作实现信访量下降、集体访下降、信访人数下降、信访秩序明显好转的良好态势。区信访接待大厅多次被评为“文明服务窗口”,他所负责的信访基础业务考核在全市常年保持前列,本人连续三年被评为区级优秀公务员。
01怀揣爱心 坚守窗口 甘做民心民利的维护者
“人无难事不信访”。在接待窗口,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怒气冲冲的群众、错综复杂的问题,也时常伴随着骂声、怨声和哭声。不管遇到何种状况,佟喜良坚持耐心倾听、详细记录、仔细解释、认真办理、及时反馈,“决不把群众来访登记卡转来转去,让群众在期待中心里没着没落”。六年来,他把服务群众视为至上的责任,积极奔走为上访群众解决拆迁安置、征地补偿、追讨工薪、福利保险、供电供水等急事、难事、麻烦事,及时将办理结果“向群众汇报”,实现了信访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2019年7月,一位80多岁的老大娘用轮椅推着老伴,反映家中窗户在旧楼改造过程中被水管遮挡,影响光照且无法开窗。两位老人向施工人员反映无果,不知该向哪里投诉,只得一边问一边找,来到了区信访接待大厅。炎热的天气,让两位年逾八十的老人满头是汗,情绪也变得十分激动。佟喜良第一时间安抚老人情绪,为老人送上热水,在了解详情后,及时联系住房建设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并向接访区领导汇报这一权责不清导致的问题。经协调,事情很快得到解决,两位老人十分满意,再三表示感谢。望着老人离去的身影,佟喜良也感到无比欣慰。
他常说“信访窗口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我们是人民干部,办的事也是为民的事。群众有怨气,是我们的工作尚存不足,需要完善和改进。我们受点委屈,也要听得进扎耳的话语”。在长年的信访接待工作中,他总结出了“四心工作法”,即真心接待好每一位来访群众、细心分析好每一封群众来信、精心办理好每一个群众诉求、尽心履行好每一项工作职责。这一工作法在全区信访接待窗口推广,激励同仁们时时想着群众、事事为了群众,真正成为信访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
02担当作为 永不言弃 甘做解决问题的践行者
有一种执着叫永不放弃,有一种信念叫推进到底,有一种担当叫久久为功。面对错综复杂的信访事项,佟喜良凭着强烈的责任感,本着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赤子之心,努力协调职能单位,积极推进问题解决,确保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信访人张某因早年人事原因,引发社会保险未及时缴纳问题,涉及市属企业、区人社部门,且时间久远、多项资料丢失,解决难度很大,形成信访积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佟喜良多次接待张某,多角度询问案情,深入分析研究,多次实地到相关单位查找历史资料、核实具体情况,协调属事单位研究解决办法,经多方努力,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由于和平区地处天津市核心城区,现存信访积案大多为城市改造过程中的遗留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对此,佟喜良坚持专题研究案情,查症结所在,找破解途径,用实际行动感化诉求过高的信访人,始终为信访积案的最终化解敞着“门”、牵着“线”,积极为信访人和责任单位“搭台”,推动信访积案一件件化解,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信访问题解决后,常有群众带着水果、食品等专程向他表达感谢,他每次都婉言拒绝,只留下了群众的感谢信和锦旗,他说“我们多解决一件信访积案,群众的烦心事就能少一件,这些信和锦旗是对我最大的肯定,更是对我的激励和鞭策”。
近年来,各类社会矛盾交织叠加,群众信访诉求复杂多样,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特点。佟喜良深切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紧迫性,无论工作多忙,他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学理论、学业务、学法律,提高做好信访工作的能力本领。为了提高处置信访接待过程中突发状况专业水平,他还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急救知识,考取了CPR心肺复苏急救证书。2019年11月,信访人李某某因年老体弱,在接待大厅突发脑梗病倒,佟喜良第一时间联系120急救,向领导汇报,通知家属,并全程参与抢救。因救治及时,有效保证了信访人的生命安全,信访人李某某和家属对此十分感激,思想明显转变,为后续信访积案妥善化解奠定了基础。
03持之以恒 无私奉献 甘做社会和谐的守护者
佟喜良是一名转业干部,他将部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发扬在信访工作岗位上,坚持冲在一线、顶在一线、干在一线。日常工作中,他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单位,早早打开信访接待室的大门,让赶早上访的群众可以进来歇歇脚、缓缓气。每当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期间,他都克服家庭、身体等各种困难,驻守在北京信访稳定工作一线,有时一待就是几个月,毫无怨言、默默奉献,为确保重要节点信访稳定做出了贡献。
2020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又主动请战到隔离点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隔离点工作期间,他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服从安排,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信访干部的良好形象。同时,为了确保疫情期间“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行”,他认真指导街道开展“网格+信访”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小网格大信访”工作机制,积极宣传引导,消除群众对疫情的恐慌心理,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疏导民忧,让群众诉求及时得到回应。
从隔离点回到工作岗位后,针对信访接待场所暂时关闭,网络、来信、来电信访量大幅增多的情况,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突出信访事项“不见面”办理时效,安排专人负责,对涉及疫情的信访事项,做到“特事特办”,优先受理、优先处置,提速提质提效,实现了全区信访系统涉疫信访事项全部得到及时有效办理。2月中旬,有居民反映所居住的平房区受条件限制,无法有效防控。当时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居民有恐慌情绪。佟喜良立即协调属地街道研究片区、道路条件,在胡同口加装大门,实现封闭式管理,及时排除防控漏洞,安抚群众情绪,得到群众高度赞扬。
平凡之处见伟大、细微之处显精神。佟喜良数年如一日,真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下大力气把信访问题处理好,增强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以点滴之力生动诠释了最美信访干部的使命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