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他山之石

内蒙古呼和浩特“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 群众反映诉求不再“来回跑”“多头跑”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 2020-12-28 09:48
缩小 放大 打印

信访工作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着力创新,层层组建化解矛盾纠纷联合服务中心,形成社会合力,一站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筑牢和谐社会的根基。

由于家里土地性质改为企业经营性土地,家住呼和浩特回民区的杨某一家由原来的失地农民变为股民,当办理养老保险时发现,此时的身份根本不能办理,一家人慌了神。无奈之下,杨某来到回民区矛盾纠纷化解联合服务中心,经过中心的工作人员的帮助,她的事情解决了,养老保险也有了着落。杨某说,“这里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我,真心实意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我打心眼儿里感谢他们。”

回民区矛盾纠纷化解联合服务中心,是依托于回民区信访接待场所建立的。近年来,为了改变群众有问题得“来回跑”“反复跑”“多头跑”“难解决”的现状,呼和浩特市在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层次建设矛盾纠纷化解联合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建立贴近群众、服务于民的“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调处体系。

多部门联动,形成解决合力

清水河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成后,大厅办事效率不仅提高了,群众满意度也提高了。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自从有了这个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家里有了大事小情,都可来这里得到快速解决,政府的服务越来越好了。”据了解,呼和浩特市为了方便群众办事,打通群众“最后一公里”,在联合服务中心里安排了政法单位、信访、人社、劳动监察、教育等多部门入驻,并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吸收行业性专业调解委员会、法律咨询、心理服务等社会力量进驻,经过几年的努力,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机制不断完善。
目前,各级中心已初步形成了以“综治中心、法律援助中心、警务接待中心、诉调对接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心理咨询中心”为主体,法院、人社、住建、交通、自然资源、民政、教育等多部门协调联动的运行模式。

特色化调解,帮助群众解开心结

杜林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司法局环河街司法所所长,从事调解工作三十多年。对这种新的调解机制,他深有感触:“群众的事无小事,群众找到这里,我们就要认真、耐心、细心地倾听当事人的诉说,再找出其中的焦点做工作。在解决的过程中,实心实意地对待每一个来访者。”他认为,要搞调解工作,不仅要热心,还要喜欢调解工作。司法所是窗口单位,代表党和政府,老百姓有烦心事、难事、愁事找来了,就要热情地接待,诚心地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用一片热诚来对待群众。

为了引导群众遇事能通过正规途径解决,呼和浩特市把基层一部分有影响、有经验的矛盾纠纷调解能手组织发动起来,成立了以个人姓名命名的调解室,通过说事评理、普法宣教,缓解、疏导当事人极端情绪,与同平台的法律援助中心值班顾问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配合联动,将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党建引领 让群众心里更托底

“村里施行网格化管理,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的一楼全部是基层治理,也就是矛盾纠纷化解联合服务中心。为了能及时将村民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村干部会根据村里实际,每个月都会党员带头去村里排查,走访入户。及时将群众遇到的难事、愁事收集梳理,依据轻重缓急帮助群众解决。”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寇家营党支部书记杨素清介绍了她的做法。这种组织形式,已在全市基层普及。

引进智能化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引导群众通过网上反应自己的诉求,意见和建议,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赛罕区信访局副局长张春霞说,赛罕区网上信访开通以来,网上信访截至目前是520件,占信访总量的68%。网上信访工作的受理率和按时办结率是100%。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矛盾纠纷化解联合服务中心现已成为本地区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综合枢纽,能够衔接本级、乡镇(街道)级、村(社区)级、基层网格四级组织网络,形成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立体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建成10家旗县区级、76家乡镇(街道)级、616家村(社区)级共702家实体化矛盾纠纷化解联合服务中心,以村(社区)为基础、乡镇(街道)为支撑、旗县区组织实施的三级联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体系初步形成,有力有效推动着首府的和谐社会建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