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正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几个问题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时间: 2022-06-27 10:56
缩小 放大 打印

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要全面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力量。


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


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结合成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


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正确认识“四个与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思想保证。


增强“五个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坚定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就要深刻认识到,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最高利益;坚定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要深刻认识到,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坚定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就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各民族要始终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就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正确把握“四个关系”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推进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四个关系”。


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首先需要弄清楚哪些方面必须“同”,哪些方面可以“异”。一方面,要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在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上不能有差异;推动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共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尊重各民族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共同性是根本、前提、方向,差异性不能削弱和危害共同性;尊重差异性,不能固化强化其中落后的、影响民族进步的因素。


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要人为取消民族特色、消除民族特点,而是要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把各民族凝聚起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可以并行不悖,但不是平行并列的。要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


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要保护好、弘扬好、发展好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亲和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创新,要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来进行。


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相辅相成。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既要解决好“口袋”的问题,也要解决好“脑袋”问题,不能富了“口袋”,穷了“脑袋”。这就需要同时做好“管肚子”和“管脑子”的工作,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其他各项工作都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到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未来,需要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各项工作有形、有感、有效。


(作者系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研究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