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值守
在天津市公安西青分局,有这样一位普通的民警,他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耕牛一样,头埋在地下,肩高高耸起,在信访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16年,解决了无数信访难题,获得了群众高度赞誉——他就是年近花甲的信访科干部王亚明。很多人到了他这个年纪,已经有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了,可他却丝毫没有放慢工作脚步。支撑他的,有对党和公安事业的热爱,有对信访工作的忠诚,更有对人民群众的理解,这其中都离不开一个“情”字。
有一次,王亚明陪同分局领导在“局长接待日”现场接访,一位大姐哭着来到接待场所,开口就说:“但凡有一点办法,我都不会来麻烦警察,求求你们帮帮我们吧!”原来,这位大姐的儿子在一家工厂上班,前两年因为事故断了三根手指,伤好后依然留在厂里工作。后来,他看到同事偷厂里的东西,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没向厂里汇报。东窗事发后,厂里把他和偷东西的同事一起开除了。“我儿子何罪之有?他还为厂里断过手!三年了,我到处奔走,没人能给我们一个说法!不是说有困难找警察吗?你们真的是我最后的希望了!”面对大姐断断续续的哭诉,分局领导考虑到此事虽不属于公安管辖,但大姐家中确实有困难,且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很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因此,将此事交由王亚明想办法帮忙处理。
就这样一个“份外”工作,让王亚明寝食难安。他一连跑了几次工厂,却没有任何进展。有人劝他:“算了吧,这本来也不是你的本职工作。”但王亚明一想到大姐期盼的眼神,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两个月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王亚明抽时间就往工厂里跑,反复做厂领导的工作,俨然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上访户”。最终,厂领导被他的坚持感动了,同意补偿大姐儿子“伤残救助费”,大姐一家人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直到现在,逢年过节,大姐还会通过短信给王亚明送上祝福。今年“六一”,王亚明又收到了短信:“愿我们的恩人有一颗童心、开心快乐!平安一生!”群众这最真诚的祝福就是对信访工作者最大的鼓励!
接待群众
工作中,王亚明常说:“信访工作难,不仅体现在要从时过境迁的证据中理出头绪,还信访人以公道,还体现在要千方百计释放信访人沉积于心中的委屈,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例如,上访人赵某,原本与父母共同居住在某小区,其弟弟在变卖挥霍自己的两处房产后,趁赵某及其父母外出之际强行搬了进去,使赵某有家不能回。法院以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判处赵某弟弟有期徒刑三年,但因其弟弟突发脑溢血,法院难以执行,其弟弟始终赖在赵某家不走。此后,赵某多次上访,言语中充满对社会的怨气,流露出极端想法。分局领导接访后,又将难题交给了王亚明。王亚明多次接待赵某,耐心听其诉说,整理事件脉络,疏导安抚情绪。无论白天、晚上,不管公休日、节假日,他总是不间断地做工作,有时深夜还要接听赵某的电话。渐渐的,赵某的心情逐渐平复,从最初歇斯底里的吵闹到后来能够心平气和的交谈。经过王亚明不懈努力,最终协调有关部门将赵某弟弟送进监狱医院,帮助赵某要回了房子。赵某对王亚明表达了深深的谢意,连连竖起大拇指称:“西青公安,真给力!”
老百姓这句称赞的背后,是王亚明付出的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努力。去年,全国“两会”前期,王亚明突感四肢麻木,经检查是患上了周围神经炎。本该在医院接受系统治疗的他,毅然隐瞒了病情,在“两会”安保期间坚持奋战在一线。半个多月里,一天都没有休息,有时还要通宵达旦地加班。这样的工作强度,即便是年轻人也吃不消。一天,他正在接访时,突然瘫坐在椅子上。上访群众大吃一惊,赶忙跑去叫人。闻讯赶来的同事把他紧急送到医院,才知道了他善意隐瞒的病情。此后,他一面接受治疗,一面坚守岗位。同事们一再劝他:“歇歇吧,养好了身体再上班也不迟。”他总是笑着回应:“有些案件我已经办了一半,这时让别人接手,就又得从头缕。我能等,但是群众等不了啊!”
带案下访
多么朴素的话语,多么可亲的干部。在王亚明的带动下,分局信访科的每名同志都用一颗诚心、热心、耐心,努力将千丝万缕的疑难困苦,熨成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这个集体先后荣获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3次,被评为市公安局“抓、打、强、促”成绩突出单位。王亚明个人也先后荣获西青分局“群众工作标兵”、天津市公安局“优秀人民警察”、天津市公安局“爱岗敬业老同志”等多项荣誉称号,并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来源: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