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

基层报道

攻坚化冰 解愁安心 ——滨海新区保税区管委会化解一起“退休难”信访事项
来源: 滨海新区信访办
发布时间: 2023-09-30 09:21

“达到退休年龄却不能退休,原单位给我出了工龄审定表,法院也判了我和原单位在1981年到1995年存在劳动关系,他们为什么不给我补社保?”初见王某某,他满脸怒气,抱着1岁多的幼子,挥着有残疾的手,“我年纪越来越大,身体有残疾,还有心脑血管疾病,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退休问题不解决,我可怎么生活啊?”

一、答复有据,落实却难

2020年6月,滨海新区保税区管委会初次收到王某某通过市长信箱反映社保补缴及退休问题。信访人1960年出生,即将达到退休年龄,却因1981年至1995年的工龄无法认定,无法办理退休。保税区管委会对其诉求进行了梳理,王某某原单位为央企直属单位,经国有企业改制后,在滨海新区保税区注册,仍为央企全资子公司。王某某1981年12月入职,后因旷工,于1995年5月被原单位除名。因对劳动关系、工龄等存在争议,2014年起,王某某持续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途径主张其与原单位的劳动关系,要求原单位补偿工资及相应福利等。法院判决确认了其与原单位于1981年12月至1995年5月存在劳动关系,驳回其他诉讼请求。此外,王某某原单位的社保关系在北京,起始参保时间为1994年1月。据此,保税区管委会建议其依据法院判决与原单位协商,由单位为其在北京补缴1994年1月至1995年5月的社保,完成后办理异地转移至天津账户,待其社保累计缴费年限达到15年,即可办理退休手续。因其尚未在天津缴纳社保费用,保税区管委会亦建议其及时开户缴费。

此事依据清楚,解决方式明确,但落实起来却困难重重。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王某某及其妻子频繁通过网上投诉、电话、走访等途径反映问题,几乎每次到保税区走访都带着幼子和他那满满一袋子医院诊断证明。表示其原单位不愿接待他,保税区管委会为其指出的办理路径,无法实现。无论如何劝说,王某某就是不愿意直接与原单位协商,他像抓着救命稻草一样,坚决要求保税区管委会为其“出头”。

二、冰冻三尺,化解艰难

为什么抵触跟原单位见面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保税区管委会约谈了王某某原单位人力资源及社保部门负责人员,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因王某某长期无故旷工、失联,1995年5月该公司依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将其除名。2013年底,王某某找到公司,央求公司为其出具工龄认定材料以便办理养老保险的手续。公司对其1995年以前工作时间进行了确认,工龄确认截止到1995年5月。没想到,这却成为了王某某起诉该公司的依据,双方多轮诉讼长达七年,积怨已深。此外,经向北京社保部门了解,王某某无法实现在北京补缴社保。

为融化这块坚冰,三年来,保税区管委会一方面耐心给王某某做疏导工作,告知其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的同时,也引导其平和的与原单位沟通,依靠原单位解决问题,使其逐渐接受建议,再未出现过激言行,甚至表示只要原单位能为其办理补缴手续就行,自己出钱也没问题。另一方面,10余次邀请市人社局、市社保中心保税分中心、新区信访办、新区人社局研究解决路径,20余次约谈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并致函该公司,希望其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充分考虑王某某的实际困难,重新研究化解方案。

三、冰释前嫌,案结事了

经过三年的持续沟通推动,涉事公司终于放下争议,从开始的抵触沟通到积极向其上级单位请示,最终同意为王某某解决补缴社保问题。2022年6月24日,保税区管委会搭建了沟通平台,促成了王某某与原单位首次在法庭以外见面,其态度诚恳地表达了自己希望和解的诚意,希望公司能够不计前嫌,帮助他解决实际困难。双方现场确定了解决方案,王某某在承诺书上签字,息诉罢访,并对保税区管委会的帮助表示万分感谢。为使王某某能顺利完成后续的退休手续办理工作,保税区管委会积极协调滨海新区社保部门,沟通了王某某信访事项调处过程及工龄审定事宜。2023年7月,王某某终于正式退休了,拿到退休金的他激动万分。

王某某信访事项的解决启示我们: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就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的小事当成信访工作的大事,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解决群众的堵点、难点、痛点做起,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