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

基层报道

武清区大孟庄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矛盾纠纷协同化解
来源: 武清区信访办
发布时间: 2023-12-21 16:15

武清区大孟庄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信访工作条例》为依据,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超前排查不稳定因素,分析研判矛盾风险,整合网格、警格和社会资源,提前介入调处化解,依托“津治通”“津调通”等信息化平台,为基层矛盾化解赋能增效。在信访联席会议基础上,建立风险分析研判机制、“警格+网格”矛盾纠纷协同化解机制、重难点问题协同会商推动机制等,实现问题隐患早发现、矛盾冲突早干预,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问题不上交”,为促进全镇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一、突出党建引领,加强统筹,为信访矛盾化解赋能增效

一是强化镇党委、政府对信访工作的组织领导。大孟庄镇坚持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穿信访工作始终,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导工作实践,落实信访工作“一把手”责任,党政主要领导亲自上手,坚持“属地管理、分管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加强工作统筹协调,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

二是突出矛盾纠纷化解体系规范化建设。大孟庄镇将人民调解工作融入综合治理“一体化”体系,完善镇矛调中心和村级调解室建设,规范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流程,构建“多元参与、多元共治、多元调解”工作模式。建立“镇矛调中心—村矛调小组—网格员+社会力量”三级矛调体系,启动“网格+警格+N”联合防范化解机制,加强集中统一调度,增强部门协同联动,按照法定职责权限,做好资源精准调配,提高矛盾纠纷化解质效。

三是增强村级组织“吹哨”调度权。依托“津治通”平台、工作群等渠道,坚持问题导向,以“事要解决”为目标,赋予矛调员“吹哨”调度权,做到以群众眼光看问题、以群众需求判缓急、以群众立场找出路,镇矛调中心一体调度,调动各方力量根据自身优势和专业特点,对标问题精准“接单”,联动服务,有效推动矛盾纠纷化解。自今年6月份协同矛盾纠纷协同化解机制运行以来,通过深入预警排查,精准调度排解,落实“一沟通两见面”要求,调处镇域内矛盾纠纷31起,一次性化解矛盾纠纷化解率93.5%。

二、坚持人民至上,关口前移,强化矛盾隐患预判预警

一是全面开展入户走访和群众需求排查工作。紧盯苗头,防微杜渐,针对基层网格员人熟、地熟、民情熟、反应快的特点,充分发挥网格员信息搜集作用,深入开展入户走访,及时发现矛盾纠纷和人民群众需求信息,能现场化解的就地解决,不能现场化解的及时报镇矛调中心综合研判。

二是坚持“警格+网格”信息协同。镇综合治理“一体化”指挥中心与镇派出所,建立信息交流工作机制,对人民群众当前急难愁盼的问题加强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坚持把信访研判与工单热线工作相结合。镇信访部门每月对微信信访、网上投诉、上级转交办事项和其他热线工单内容及办理情况进行分析,筛选出每一阶段居民集中投诉热点,对久拖不决、重复信访问题,建立协商推动机制,集中“会诊把脉”,共同研究解决办法,防止矛盾问题激化。今年6月初,大孟庄镇主动排查辖区涉房群体风险隐患,发现镇域某房地产项目30户已缴纳房款或定金的房屋正在被法拍,存在引发集体信访高风险。发现该问题后,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信访联席会议,组织镇各相关职能部门和项目开发商等多部门协同化解。一方面摸清底数,积极引导涉事业主依法维权,另一方面政企配合协同,共同谋划解决路径,历时23天,最终妥善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开展“一体”治理,全面发力,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化解

一是包联干部主动接访下访。按照区关于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要求,结合镇村实际,每月20号作为包联领导到包联村居社区信访接待日,包联领导带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与村民见面、谈心,深入查找问题“症结”,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向镇党委反馈,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共同“会诊”,寻求解决办法,按照“三到位”要求最大限度解决需求问题,帮助群众打开心结,取得群众理解支持。

二是激发村民自治主动性,以乡风文明助力矛盾纠纷化解。推动依法治村,大抓乡风文明建设,增强村民自治积极性主动性。以杨店村为试点探索实践“村民议事协商”基层治理模式,村党组织牵头,村“两委”、网格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贤、律师、致富带头人、党务工作者等不同身份的人组成议事小组,围绕村内公共事务、惠民工程以及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协商,赋予村民充足的“话语权”。发挥议事小组成员对村内基本情况熟、威望高、思路宽优势,积极参与村民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做好村内矛盾纠纷的自我调处、化解,引导村民有问题自觉依靠村、镇组织解决,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