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津市委信访办公室 天津市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

导航
【寻找“最美信访干部”系列报道之五】扎根一线解民难 立足信访写忠诚
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1-03-19 12:50
【编者按】按照国家信访局关于开展第二届寻找“最美信访干部”活动的要求,天津在全市信访系统进行了广泛发动和深入寻找。为弘扬时代新风、讲好信访故事、激发广大信访干部工作热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津信访新媒体平台特开设【寻找“最美信访干部”专栏】,持续宣传一批扎根信访事业、担当“为民解难、为党分忧”职责使命的先进典型事迹。基层是信访问题产生的源头,也是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街道是一线,公共安全办是一线中的一线。周国海作为天津市东丽区军粮城街公共安全办主任,始终秉持“尽己为人”的初衷,立足信访岗位,一干就是十年。他勤勉敬业,真诚为人,无私奉献,为街域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周国海的带领下,十年来,军粮城街信访工作考核连年位居全区、全市前茅,本人多次被街、区评为先进个人。1991年,周国海毕业分配到军粮城工作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先后从事过政办、农业及村务公开等工作。2011年,担任街综治办主任,从事平安创建、信访维稳等工作至今。他长期扎根基层,深知基层的不容易,深知做好基层的信访维稳工作对保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他也深深感受到了做信访维稳工作的艰辛。作为接待群众来访的第一线工作人员,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上访群众。有残疾人、困难户、精神病患者,还有无理取闹人员;叹声、怨声、骂声、哭声不绝于耳,甚至有时还会发生对他进行人身攻击的极端行为。但他始终没有退缩,他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自己对这份工作饱含爱心、富有耐心、秉持公心,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信访村民邢某瘫痪在床20余年,2017年其丈夫也因病瘫痪了,使本来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多年来,为了帮助邢某解决家庭生活困难的问题,他多方奔走,先后为其协调解决了房屋、医疗、女儿就业等诸多问题。2017年,由于其低保按照相关政策被撤销,其家庭失去了生活来源。获知相关情况后,他先后5次上门走访,了解实际困难,多次协调相关部门,最终按照相关政策为其办理了困难救助。在问题妥善解决后,邢某热泪盈眶,见面就拉着他的手说:“有周主任这样党的好干部是群众的福分”。通过这件事,周国海对这份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这份工作有了更高的追求,更坚定了他“尽己为人”的初衷。通过默默的坚守,执着的攻关,一件件积案得到化解。“有困难找小周”成了军粮城街道大叔、大娘的口头禅。近年来,在他积极协调推动下,全街信访接待首次化解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2011年,作为全市第三批试点,军粮城街积极筹划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这涉及村民资格认定、征地、拆还迁等一系列问题,都与广大群众的重大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本是惠及民生的好事,但如果考虑不周、筹划不到位就会引发群众不满、引发信访行为,耽搁不得、更马虎不得。为了把“好”事做“好”、把“实”事做“实”,他广泛搜集相关资料、案例进行梳理分析,积极向先行试点街道取经,向党委、向上级部门建言献策,推动开展全方位民意调查。在还迁资格认定、撤村时间节点等方面,努力找到民意的最大公约数。同时,他牵头制定了《军粮城街信访稳控管理办法》《军粮城街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运行机制》等规范性文件,坚持重心前置、责任前置,推动压实职能部门、社区(村)的主体责任。对村民反映的还迁问题,他带领科室人员在认真听取信访人反映情况的基础上,坚持走村入户、下访、约访,深入到群众家里,坐到他们的炕头上,了解情况、“把脉问诊”、寻找突破。在调处工作中,他既坚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又坚持“用十把钥匙解一把锁”,想方设法确保信访事项一次调处到位。疑难信访问题通过落实定包案单位、定包案人员、定结案时间,包调查、包处理、包做思想工作等“三定三包”措施,有效防止了问题堆积,做到了来一案、办一案、结一案。信访人董某反映其外甥父子的资格问题是一起信访积案,为了做到妥善化解,他主动担当作为,牺牲了大量的业余时间进行走访调查,最终推动问题圆满调解决。同时,又主动协调政法、公安部门为其儿子解决了辅警招录问题。董某激动地说:“一见到周主任心里就特别踏实,心情就特别舒畅,他就是我们信访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截止目前,全街19个村近5万人还迁进入社区,未发生大规模集访事件,实现了和谐还迁、共享发展的目标。有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是信访的职能所系,也是信访工作的难点。化解信访问题,不仅要依法依规,更需要有信心、有诚心、有真心、有耐心。他在信访接待第一线,始终怀着为群众谋利益、为社会谋和谐的真挚情怀去做工作。即便有时会遇到一些上访群众的不理解、不认可,他依然初心不改,凭借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真诚的态度,最终使信访人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坦诚交换意见,推动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工作中,他探索总结了自己的一套“讲”“敲”“帮”“解”工作法。即不厌其烦“讲”,通过讲程序,讲政策,讲亲情,讲后果,使信访人看到他确实在设身处地为其着想,消除其抵触情绪,为下步化解奠定了基础;形式多样“敲”,对于思想行为偏激的信访人,协调联系司法所、派出所共同上手“敲”思想、“敲”行为,引导信访人依法有序反映诉求;细致入微“帮”,对信访人生活确有困难的,他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帮信访人恢复“造血”功能摆在首位,在政策允许范围,协调落实临时救助;把握政策“解”,通过不间断的思想疏导和耐心细致的工作,逐步转变信访人的思想认知,将其诉求引导到政策法规能解决的范畴之内化解。信访人于某系未拆迁户,曾频繁到各级部门信访,其目的是通过反映征地、拆迁等信访问题争取其自身利益最大化。了解其真实目的后,他主动添加于某的微信,通过微信、电话及见面等多种方式,不厌其烦地对其讲解相关政策及思想疏导,对其家庭存在的困难予以相应帮助。在全国“两会”期间,于某多次欲进京上访,他通过以案说法和耐心劝导,最终于某放弃了进京的念头,同意了拆迁、还迁方案,并签订了补偿、还迁协议和息诉罢访承诺书。十年来,他扎根基层一线、立足信访事业,接待群众来访近万余人次,处置自残、堵门、砸门等非正常上访10多起,推动解决了100多件疑难信访问题,群众赠送锦旗6面。他以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神圣使命为己任,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工作成效赢得了人民群众们的掌声,他像一颗常春藤,扎根在人民的土壤里,永远向着生命之光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