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以“基层之治”夯实“中国之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综述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 2023-11-08 09:03
缩小 放大 打印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干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加强调党的领导、更加彰显法治思维、更加突出科技支撑、更加注重社会参与,展现出历久弥新的魅力,成为我国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金字招牌”。

在坚持中焕发生机,在发展中发扬光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我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更加完善,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社会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植根历史文化沃土,奋进新征程,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更加有力地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更加强调党的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不断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在“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有位老党员,平时总爱带个小板凳,坐到邻里中间,唠唠家常,帮助许多人解开了心里的“疙瘩”。

他叫杨光照,枫桥派出所的退休民警,退休后仍一直致力于基层纠纷调解,他记录的“调解日记”就有100多本。用杨光照的话说,“调解,贵在用百姓的智慧,化解百姓的矛盾。大家齐努力,把一件件小事处理好,枫桥镇就更和美了。”

60年来,“枫桥经验”早已走出浙江、走向全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持续发展。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这里曾经信访不断、矛盾频发。街道辖区既有高档小区,也有拆迁安置小区,既有知名高校,也有众多“五小行业”,主体多元、对象多样,给治理带来了不小挑战。

“提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仙林街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入实施“五个一工作法”——“一面旗”强化政治引领,“一张网”织密组织体系,“一线法”推动干部下沉,“一家亲”汇聚区域资源,“一条心”党群联动共治,用心用情用力把信访这个“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办实办好,让群众舒心安心。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对“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作出专门部署。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

有的地方以“网格化党建”的方式,不断把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辖区各个角落,做到“事在网中办,难在网中解”;

有的地方以“区域化党建”的方式,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与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夯实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有的地方积极探索党员干部下沉的常态长效机制,保持与辖区群众的密切联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有的地方将党组织嵌入现代物业,提升经营主体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效能,以更加优质的物业服务提升小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是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近年来,北京市创新开展“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市委书记每月召开市委专题会、区委(部门党组)书记月度工作点评会,区委书记每月召开街乡党委书记点评会,街乡党委书记直接调度村社党组织书记。广大党员干部下基层、跑工单、走流程、蹲点位,围着一线转、围着群众转、围着问题转。如今,只要群众拨打12345反映问题,立马就有人响应、受理,努力做到快接快办、办成办好。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如今,在田间地头,在街头巷尾,在商圈楼宇,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不断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更加彰显法治思维,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

进入新时代,社会治理面临新挑战。如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高质量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信访工作条例》,将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引导各地各部门坚持用法治思维认识问题、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

如今,无论是土地征收、房屋拆迁,还是劳动关系调处、小区物业管理,或是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环境优化,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强化运用法治思维和以法治方式定分止争,断事评案,切实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在某地一起故意伤害刑事申诉案中,为帮助申诉人解开“心结”,修复社区邻里关系,检察机关邀请律师、调解员、街道工作人员代表等作为听证员,到申诉人所在社区举行公开听证,成功息诉息访。近年来,为减少信访人诉累,各地检察机关大力推广简易公开听证;同时,为让身体不便或居住偏远的信访人也能参与公开听证,检察机关还创新运用“上门听证”的新形式,把矛盾化解在信访群众“家门口”。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如今,不少地方探索创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

上海市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调解工作统一平台,在市、区两级全面设立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上百家调解组织实体入驻,其他调解组织及公证、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机构常态化入驻,联动化解矛盾;

广东省积极推进商事调解工作,全省有商事调解组织330家,在册商事调解员2232人,2022年以来调解商事纠纷2.5万件;

浙江法院大力推进“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为群众提供在线咨询、调解、诉讼等一条龙服务,实现矛盾纠纷“漏斗式”分层过滤,累计调解纠纷327.6万件……

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司法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人民调解委员会69.3万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和重点领域、重点单位的组织网络。2022年,全国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494万件。

吴静静,河南省温县祥云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从事调解工作11年。她说:“群众找到我,就是对我的信任。让群众的烦心事得到妥善解决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

2021年,吴静静考取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这几年,她利用专业所长,宣传法律知识、解答法律问题、代写法律文书,累计接待法律咨询2800余次。“掌握了法律知识,就增添了一种做群众工作的本领。说得在理、办得公正,老百姓就信服。”吴静静说。

运用法治思维,源头预防矛盾,重在培育深厚的法治文化。人人都信法,凡事都讲法,矛盾自然就少了。

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庭审,在江西省抚州市法律明白人示范培训基地“开庭”,“庭审”主角是以村干部为主的“法律明白人”。在以案释法中,“法律明白人”逐步了解如何合理合法维护自身权益。抚州市崇仁县从2015年起,在全县探索培养一户一名“法律明白人”,乡风民风为之一新。

如今,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已被纳入全国“八五”普法规划。截至今年6月,全国已培育“法律明白人”383万余名,基本实现“法律明白人”在各行政村全覆盖。他们就像播撒下的一粒粒“法治种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在农村基层落地生根,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健全。

更加突出科技支撑,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

社会治理为了人民,要善于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创新机制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

“小区有人和我抢车位,请速处理。”日前,家住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青龙潭小区的吴女士通过手机里的小程序,在线上报了一起矛盾纠纷。

原来,吴女士将车停在了小区公共车位,邻居张大哥却说该车位他已占用了。两人互不相让,发生争执。德城区网格治理大平台接到情况报告后,第一时间派单。网格调解员随即赴现场讲法、讲理、讲情。最终事情妥善解决,双方握手言和。

人力和科技相统一,是“枫桥经验”发展到今天最鲜明的特色之一。

近年来,很多地方和部门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基层治理的方式、手段,着力构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让治理更智能、更高效。

河南省开封市构建多网融合的立体化社会治理监管体系,实现随时随地指挥、调度、核查,矛盾纠纷化解效率大大提升;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法院研发“埔法善治e平台”,通过在线调解,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掌上办、随时办;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搭建“智慧集美”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线上平台,统筹各方资源,及时高效回应群众诉求……

社会治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将矛盾消解于未然。科技手段的应用,既提升了化解矛盾纠纷的效率,更增强了预警预测预防的能力,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心。

“刘书记,智能防控系统发出火灾预警,地点在曹家大院,请你马上去了解情况,我们随后赶到。”前不久,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公安局中益派出所官田警务室“平安乡村·智惠农家”智能防控系统发出预警信息,值班民警第一时间与辖区坪坝村党支部书记刘成勇联系。

经现场调查发现,辖区村民曹某家电线短路引燃柴堆。得益于智能防控系统及时预警,相关人员很快赶到,第一时间扑灭了火源,避免造成损失。

从预警、遏制一处隐患,到研判、部署一类问题,很多地方还利用大数据手段,分析辖区治安的总体情况、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一个来自“警方”的电话,让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新桥镇的李女士紧张起来:因担心涉及一起“非常严重”的经济案件,李女士按照对方的提示来到县城一家宾馆“协商解决”。就在她下载了对方提供的APP准备转账时,荣县公安局旭阳派出所民警赶到宾馆,成功阻止了一起电信诈骗的发生。

哪类人群容易被骗,哪个区域警情较多……依托公安大数据应用建设,荣县公安局把防范电信诈骗融入基层治理,推进“天网”建设、“智慧小区”创建,对涉诈重点人员线索快速核查、精准研判,对受骗群众及时提醒劝阻。

如今,类似的智能平台、智能终端被广泛应用。通过对辖区实际情况、各项业务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构建一系列模型,设置一系列指标,加强各类风险隐患动态监测、研判分析,社会矛盾风险预警、指挥调度、闭环处置能力得到切实提升,努力实现从“矛盾不上交”到“矛盾少发生、不发生”的转变。

更加注重社会参与,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如今走进枫桥镇,总能看到一群身穿红马甲的人,走街串巷,和群众嘘寒问暖,帮群众排忧解难。他们虽然年龄各异、职业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红枫义警”。

“红枫义警”2017年组建以来,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遍布枫桥镇各个行政村,协助开展治安巡逻、法律宣传、纠纷调解等工作,被群众称为心系平安的枫桥“新警力”。

基层事务很多很繁杂,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守正创新,更加注重社会参与,进一步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有的地方发挥党员表率作用,推动在职党员到网格党支部报到,带头参与小区治理、开展志愿服务、实行承诺践诺等;

有的地方充分发挥网格员和保安员、义警、新乡贤、“五老人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平安志愿者等贴近群众、熟悉情况的优势,延伸工作触角,提升防范化解矛盾纠纷效果;

有的地方采取“积分制”奖励、选聘楼组长等措施,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基础设施管护、治安巡逻防范、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特殊人群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

有的地方针对医疗、劳资、商贸等矛盾纠纷多发易发行业领域,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利用专业优势、参与化解工作……

如今,北京“朝阳群众”、天津“小巷管家”等一支支群防群治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逐步建立起来。

社会参与,既要集众智、汇众力,更要听民声、顺民意。

“大家对环境整治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产业发展方面,有什么难题”……夜幕降临,在安徽省怀宁县凉亭乡叶老屋中心村,干部群众同坐一条凳子,共话家长里短,共谋乡村振兴,开启了一场“乡村夜话”。

怀宁县积极推动“乡村夜话”常态化长效化,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到村民中间走走亲、唠唠嗑,收集村情民意,听取意见建议,让村民在乡村治理中“唱主角”。今年以来,“乡村夜话”已在当地232个村(社区)举办1400余场次。

人民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源头活水”。只有最大限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合力。

海南省海口市设立“小区议事堂”、重庆市推行乡村邻里纠纷“院落自治”、湖南省岳阳市开展“群英断是非”……各地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过程中,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有效疏导了民意、凝聚了民心,促进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

前进道路上,各地将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续写新时代“枫桥经验”亮丽篇章,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