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访”成为人民信任之访——记滨海新区信访办来访接待室副主任赵秀光
.png)


编者按:全市信访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定履行“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锚定信访工作法治化目标,用真心倾听群众诉求、纾困解难,以真情化解矛盾纠纷、温暖民心,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人生华章。按照国家信访局开展“最美信访干部”宣传活动要求,近期市信访办组织选树了一批扎根基层一线,对党忠诚、心系群众、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新时代信访干部典型,并通过天津广播电视台、《天津日报》等市级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天津信访”网站开设专栏,陆续刊发信访干部典型事迹,让我们走进这些平凡的身影,感受身边榜样风采,汲取奋进前行力量!本期刊发滨海新区信访办来访接待室副主任赵秀光的典型事迹。
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从事信访工作11年的滨海新区信访办来访接待室副主任赵秀光,累计接待来访群众6100余批次、10000余人次,对这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他倾注真心、满怀真情,他要让“信访”成为人民信任之访。
信任从何而来?赵秀光给出的答案是与民心“同频”方能“以心换心”。因为与民心“同频”,经他手的那些历史遗留信访难题都得到了圆满解决。
居住在电梯房,就因为一楼、二楼是底商,电梯非但没带来方便,反而给居民“添了堵”。
“我们23号楼共12层,其中2号门、3号门楼里的电梯,首层位于底商内部。按照底商安保要求,一层长期处于封堵状态,我们得从电梯二层进出。按照他们说的做,若有人被困在一至二层之间如何处理?这是不是安全隐患?”
“电梯首层被封堵,无法进行检验,这就导致了电梯定期检验不合格,区市场监管部门依法要求停运,我们只能通过楼梯上下楼。”
“在来这之前,我们跟底商谈过多少次,都是不了了之。”
居民代表你一句、我一句,面对多次协商都不成的“烫手山芋”,赵秀光给予感同身受的回应:“大家说的我都理解,换作是我,也得找地方说理去。既然大家找到我们,就是对我们信任,我们一定会给你们满意的答复。”
为了不辜负信任,送走居民后,赵秀光召集相关部门会商,深入居民楼实地查看,与底商面对面协调。通过与各单位互通工作情况,交流难点堵点、厘清历史脉络、深挖问题根源,共同把握法律规定后,拿出多个解决方案。在征求底商、居民、行业主管部门、律师等意见后,最终敲定改造方案。至此,困扰居民近20年的历史难题得到彻底解决。
信访群众从愁容变笑容,对赵秀光而言,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为民解忧既有“力度”,也有“温度”。赵秀光常对从事信访工作的新同志说:“一张笑脸相迎、一声问候暖心、一把椅子请坐、一杯热茶相敬、一份真诚办事、一声再见相送,都能拉近与信访群众之间的距离。距离近了,心自然就贴得近了,信任也由此产生。”
赵秀光带着感情与责任,在“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中走出一条通向群众的信任之路。(记者 韩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