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东丽区:下访解民忧 真心办实事
.png)


“既能见到区领导,又解决实际问题。普通老百姓有困难也能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说起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东丽区军粮城还迁村民张大爷的激动心情溢于言表。
张大爷还迁到军粮城新市镇后遇到了糟心事,还迁新房出现了地面塌陷和漏雨渗水等问题,经过多方协调都没有解决。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张大爷走进了东丽区信访接待中心的区级领导接访室,轮值接访的区领导在详细了解情况后,当即组织街村、建设单位和物业公司研究解决方案,当天下午便安排施工单位上门维修,困扰张大爷的难题,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彻底解决,区住建委也在当年启动了该小区的维修工程。
2020年以来,东丽区各级领导干部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借鉴“浦江经验”,探索“123”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区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难题、化解矛盾。
一位领导管到底两套机制解民忧
《信访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定期下访,包案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东丽区区级领导干部自觉将信访工作作为主体责任,定期到区信访接待中心和包联街道接待群众、办理信访事项。对于疑难复杂的信访事项,区级领导牵头涉事单位分析研判,组织属事属地责任单位会商解决,反复约见信访群众,亲自跟踪督办落实。有的领导多次到信访群众家访,有的广泛发动社会关系帮助疏导信访群众,还有的自掏腰包和信访群众吃早点、唠家常,切实做到全程跟进、一管到底、事心双解。
东丽区建立区级领导干部“四访”工作机制,进一步畅通接待群众的渠道。万新街道退役军人小吴反映补缴兵龄保险问题,接访区级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工作专班进行研究,排查出同类型退役村民共109人,涉及12个集体经济组织,累计补偿资金200余万元。经过综合研判分析,东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周密制定解决方案,全部妥善解决到位,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更多惠及到普通群众。
每天1名区级领导到区信访接待中心接待来访群众,每月第四周的周二全体区级领导深入包联街道接待群众。东丽区信访联席会议将区级领导随机接访、包案约访、入户走访的信访事项,全部纳入督办范围,形成信访事项有接、有办、有督的工作闭环,确保将群众的烦心事解决在本级。
群众利益为先导三项保障促成效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近年来,东丽区通过完善制度、公开监督、包案化解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强区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架好党和群众的“连心桥”,筑牢基层治理的“桥头堡”。东丽区委先后印发3个制度文件对区级领导接访下访的工作责任进行明确,对工作要求进行细化;充分利用全区各级媒体资源对区级领导接访安排进行社会公示,方便群众及时掌握、实时监督;成立督查组定期对领导接访下访情况进行实地督查,对接待及办理情况进行分析通报;将化解信访积案行动与区级领导接访下访充分结合,重点信访事项全部安排区级领导包案化解,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自2020年全面开展区级领导干部接访工作以来,全区累计53名区级领导接访下访475次,接待、办理群众信访事项698件,彻底解决一批涉及城市化建设等疑难杂症。
“区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已经成为东丽区信访工作的一块‘金字招牌’,真正做到了领导能下去、事情能解决、群众能满意。”东丽区信访办陈杰主任介绍,东丽区将深入学习借鉴“浦江经验”,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让领导干部与普通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围在一张桌子上”,及时有效地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成放心事、舒心事、幸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