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基层报道

蓟州区:跨镇联动化纠纷 特殊群体权益获保障

来源:蓟州区信访办 发布时间: 2025-09-26 10:40
缩小 放大 打印

编者按:家庭悲剧突降,赔偿款分配却引发激烈矛盾。跨区域、涉特殊群体的纠纷如何破局?本期案例中,蓟州区两个镇的基层干部联手协作,以法为据、以情动人,成功化解了一起可能激化的家庭内部矛盾,为我们提供了基层调解的典型范本。

案例简介

近日,蓟州区下窝头镇某村村民杨某因工作意外不幸离世,家属获赔30万元。这笔本应用于保障逝者家属生活的款项,却因分配问题引发了家庭内部的激烈矛盾。

杨某的妻子杜某系下仓镇某村村民,患有智力残疾,生活自理与维权能力较弱。赔偿款到位后,杨某的母亲与姐姐因法律意识淡薄拒绝将其分配给杜某。这一行为让杜某的母亲和弟弟十分愤慨,认为杜某作为杨某的合法配偶,理应享有赔偿款的分配权,在多次与杨某家属协商无果后,杜某的母亲与弟弟情绪激动,于8月28日到蓟州区信访,矛盾一触即发。

化解过程

跨镇联动,迅速稳控局面。在得知信访意向后,下仓镇副书记、政法委员立即协调下窝头镇某村党支部书记与下仓镇某村党支部书记以及包村干部等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工作人员耐心安抚家属情绪,引导其回村通过调解解决问题,避免矛盾升级。

分头普法,搭建沟通桥梁。两镇村干部分头行动,精准普法。下窝头镇某村党支部书记向杨某家属耐心解释民法典中关于夫妻共同财产和遗产继承的规定,明确杜某的合法权利。下仓镇某村党支部书记等人则多次安抚杜某家属,承诺保障其权益,即使调解不成也会协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经过反复沟通,杨某母亲初步同意分出10万元给杜某。

一波三折,终签和解协议。9月初,双方在村干部协调下前往律师事务所签订协议。期间,杨某母亲情绪崩溃,拒绝签字。下窝头镇某村党支部书记现场再次从法理、情理角度进行安抚和劝导,最终促成双方签订协议:30万元中10万元分配给杨某妻子杜某,由其母亲监管,用于其生活医疗;剩余20万元由杨某母亲和姐姐支配,用于杨某的后事及杨某之女的后续学习教育。

经验启示

此次纠纷的成功化解,提供了三点启示:

一是建立跨区域联动机制是前提。面对当事人分属不同行政区域的纠纷,两地党委政府主动作为、紧密协作,打破了地域限制。这种快速响应、密切配合的联动机制,形成了强大的调解合力,是成功化解跨镇矛盾的基础和前提。

二是坚持法理情相结合的调解是核心。村干部在调解过程中,并非简单说和,而是注重精准普法,以法律为准绳明晰各方权益;同时兼顾情感疏导,用真情和乡情打动当事人。这种既讲法理、也讲情理、更讲亲情的调解方式,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是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核心关键。

三是聚焦特殊群体权益保护是原则。本案中,调解工作始终围绕着保护智力残疾人员杜某的合法权益这一出发点。村干部主动作为,为其代言,最终确保了其后续生活获得有效保障。这一案例启示我们,基层调解工作必须始终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彰显社会公平正义,这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举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