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陈塘庄街:从“堵心”到“顺心” 协同攻坚下水道堵塞难题
.png)


基层治理常面临一些牵扯多方利益、新旧矛盾交织的复杂难题。河西区陈塘庄街秀芳里小区的下水道反复堵塞问题便是典型一例。陈塘庄街道以“把群众的事当自家事”的态度,通过多方协同努力,最终将这起困扰居民的“堵心”事圆满解决。
突发险情:污水外溢,居民生活遇“梗阻”
今年4月初,秀芳里14门一侧下水道突发严重堵塞,导致低层住户家中出现污水倒灌,家具浸泡、墙面受损,甚至殃及楼下住户。为应急,一楼住户关闭截门,又造成楼上住户卫生间断水,基本生活受影响。居民情绪焦急,矛盾一触即发。
危机溯源:历史问题与费用分摊难题
该问题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24年3月,类似堵塞发生后,经查既有个别居民使用不当的原因,也怀疑地下管道存在隐患。彻底维修需破开一楼地面,费用较高。社区组织调解,但在费用分摊上,高低层住户因“受影响程度”不同产生分歧,对维修方案和费用计算也存疑,两次调解均未成功。最后仅通过临时疏通暂缓危机,根本问题未解。
矛盾升级:再次堵塞加剧邻里紧张
4月,堵塞复发,有住户垫资疏通后,因房屋空置、业主联系难等原因,费用分摊再起争执。一月后问题重现,低层住户怨气增大,邻里关系紧张,协调难度倍增。
破局之路:多方联动,精准施策
该楼门住户情况复杂(包括空置房、新业主、联系不上者等),诉求不一,使调解陷入僵局。街道联系排水部门勘查,排除了室外主管道问题,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随后,街道运用“三室联建”机制,统筹公共管理办、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社区等多方力量专题研究,找准症结,制定策略。在新一轮调解中,各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协调专业疏通力量、从法理情理引导住户、耐心沟通寻求共识。
7月中旬,下水道被成功彻底疏通,一楼恢复供水,相关水管也得到改造。居民们在社区调解下打开心结,建立微信沟通群,协商确立了应急处理办法,并共同承诺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至此,顽疾得以根治。
河西区陈塘庄街道面对此类复杂纠纷,坚持问题导向,以“三室联建”等机制为纽带,将耐心倾听与智慧破局相结合,最终在基层成功化解矛盾。这一案例不仅锤炼了基层治理能力,更是对“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治理目标的有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