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源头化解 创新举措纾解民困
.png)


康庄镇位于延庆区西南部,距市中心73公里,镇域面积106.4平方公里,下辖31个行政村、3个社区,全镇人口4.2万。
近年来,康庄镇把准基层治理痛点、难点、堵点,经过深入调研,树立大抓基层、狠抓落实的鲜明导向,从村民角度出发、村民难处思考,在全镇34个村(社区)全面建立“村民说事”工作制度,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有效补齐了基层治理的短板,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截至目前,全镇共说事228件,解决214件,今年上半年全镇接待信访总量同比下降57.63%。
康庄镇榆林堡村于某租赁了该村2750亩耕地用于种植食叶草,2020年受疫情影响,原本用工费用较低的河北籍工人无法进京工作,眼看着错过农时将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于某有了与村集体提前解约的想法。面对严峻的形势,村级疫情防控不能松、土地租赁户要经营、村集体的经济收入也要维护,哪个问题都是大事,得不到妥善处理就会形成严重的信访矛盾。
3月10日,榆林堡村将于某的难事拿到“固定说事日”,于某、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平心静气地坐下来“说事”。各方通过换位思考进行了充分交流,共同出谋划策,最终议定由村委会以低于河北籍用工费用的标准将于某用工需求包干,雇用本村村民为于某打理耕地,超出费用从村委会土地租金收入中予以补贴,这样既解决了于某用工问题、降低了用工成本,又促进了村民就业、保障了集体经济收入,双方对此方案都感到满意。
“村民说事”
通过“村民说事”,畅通了村民诉求表达渠道,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让村民知道“有事找谁说、有事怎么说”,进一步激发了村民自治活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主动服务的意识,将原来的被动接访转变为源头化解。
有事敞开说,把事儿亮出来
“村民说事”是康庄镇党委为解决村级治理缺乏有效抓手、信访矛盾较多等实际问题,创新推出的一项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从村民身边的“关键小事”上精准发力,力图纾民困、解民忧、宽民意、暖民心。
说:
以“村”级为单位,通过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总牵头、两委干部包片包楼、党员包户网格化管理,打出一套“说、商、办、评”的组合拳,即“什么事先听群众说、怎么干先由村民商、村民的事让干部办、干得如何群众来评”,将谋划权、商定权、监督权交给村民。设立意见箱及时收集社情民意,通过台账式管理,记录民情日记,将一件件村民心中的大、小、烦、难事解决办理情况记录在册,畅通村民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通过机制的磨合、完善和深入,引导村民从“说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琐事、困难愁事”过渡到“说思想、说发展、聊未来”,畅谈意见建议、谋划村级发展,不断丰富说事的内涵,动员全体村民群策群力,做好党建引领下的村民自治、法治、德治到更高层次轨道上来。
办:
在“办事”环节上采取分级分类处理原则。村级有能力解决的事项,按照包片职责,责成专职人员,选派专业人员及时、快速处理解决;村级不能解决的事项,通过“吹哨报到”机制,反映至上一级,层层吹哨、区镇村三级联动推动解决。各村(社区)在工作原则框架下,还积极进行了探索实践。屯军营村创新推出“四个一”工作法,即制定一张网络图,明确各级网格长、街巷长、村民户框架;开通一部电话,安排村两委干部24小时应答;发放一张便民服务卡,公开党支部书记、街巷长等电话,由街巷长送至包户村民手中,有事随时拨打、随时服务;建立一本台账,将问题细化为即刻办理、限期办理、逐步办理等类目,提升工作精细度。马营村深化拓展“说、商、办、评”四步法,因地制宜组织、引导和动员村民,充分表达意见建议和诉求想法,破解民意沟通不畅问题。通过上门去说、现场即说、定期来说等多种形式收集民事,包村干部与村两委干部共同接待村民来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刁千营村“9•10•11”三日联动,确定每月9号为村民说事日,10号为党员大会日,11号为村民代表会日,注重过程统筹,说、议、办联动,大大提高民主决策时效。
考:
为确保“说事”实效,康庄镇明确了14项工作标准,由镇级组织部门进行全程监督指导,一村一策研提意见建议,督促整改。对标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打分,使各村“说事”时间明确、办事程序明晰、台账记录清晰。村民每说一件事,都会在《民情日记》台账上进行满意度评价,表达意见建议,做到一事一评、即办即评。康庄镇对标专项考核实施细则对各村推行情况进行打分统计,作为年终评先评优重要依据。并定期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召开“村民说事”座谈会,梳理典型经验做法,创新工作举措,促进互学互鉴;对共性问题的良好举措,固化成果,进行全镇推行,久久为功,常态长效抓好落实;将主动治理和即接即办、信访矛盾源头化解相融合,统筹兼顾,形成详实数据分析报告,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挖掘民生诉求,抓住问题关键点破题,查验“村民说事”对即接即办、矛盾化解的工作实效。
在康庄镇34个村(社区),“村民说事”采用“日常说事”与“固定说事”相结合的方式,“日常说事”针对水电气热等民生问题随时说,村民可以第一时间向村两委干部、包片党员、街巷长进行反映,以保障问题及时、快速、有效解决。“固定说事”将焦点对准不能快速化解的难点问题,各村每月设立至少1个固定说事日,村民可以针对有关问题与村两委干部开诚布公地交流,并依托镇领导和镇机关干部包村工作制度持续跟进进度、深化对策研提、推动问题解决。
村民称赞道:
“以前有事不知道和谁说,只能往上走去上访;现在有了‘村民说事’,有什么问题、疑惑、矛盾,直接对街巷长说、和党员说、直接向两委干部说,村里很快就给解决了,没必要再去上访。”
“过去村民开证明、办手续才到村委会,平时很少沟通;如今通过‘村民说事’打破了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隔阂,激发了村民参与农村治理的热情,把矛盾化解在了当地、解决在了基层。”东官坊村党总支书记哈玉民感叹道。
“村民说事”机制推行以来,康庄镇34个党支部以群众满意为标尺,严格落实“小事不出街巷,大事不出村居”工作标准,在推动“未诉即办”“未诉先办”上进一步落细落实,让村民时时、处处、事事感受到了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就在身边,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优美画卷中,注上了点睛之笔。